-
公办院校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1年的江西省第五医士学校,1953年改名为上饶卫生学校,1958年在卫校的基础上创办上饶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59年更名为赣东北医学院,197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西医学院上饶分院。2013年设立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占地814.9亩,建筑面积29.2万平方米。学校仪器设备总值10200余万元;馆藏纸质图书68万册,电子图书12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约580余种。建有先进的电子阅览室;建设了综合数据库,实现了书刊文献资源的自动化检索和管理;学校所有教室均配备了多媒体。
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有全日制大专在籍学生7808人。开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护理、助产、药学、中药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美容技术、药品生产技术、放射治疗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眼视光技术、医学生物技术、卫生信息管理等18个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还开展了全科、影像、美容、病理等专业方向。临床医学专业为江西省高职高专25个获省财政专项经费支持的优势专业并入选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骨干专业;医学影像、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助产和医学检验技术4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与法国洛林大学经常性开展教学科研交流,并合作举办了医学生物技术专业。
学校与北京汉氏集团共建上饶(国际)干细胞再生医学产学研基地,并以此项目为开放办学的核心平台,引进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中心江西分中心落户我校。2018年3月西湖大学WBBC项目江西研究中心落户在江西医专,学校以此为契机建立了“泊月科学中心”,引进了西湖大学基础医学院郑厚峰教授团队;东南大学基因工程疫苗研究所所长孟继鸿教授团队;江西省人民医院骨科荣誉主任、博士生导师董谢平教授医学3D打印团队,完成了高层次人才工作室的建设,积极组织实施“环境与健康研究平台”、“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三大等校级公共科研平台。
学校目前有直属附属医院3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家、三级综合性医院1家、三级眼科医院1家),非直属附属综合医院1所。在47家大中型企业和全国126所二级以上医院设有临床实习基地。与千千世界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南省海口市复兴城共建“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生物信息产学研基地(海南)”、与江西恩群科技公司共建航空医疗救援研究中心、与江西省肿瘤医院合办放射治疗技术专业,与广州德典集团共建“德典全科医学班”、与浙江和康集团共建“和康班”,校院合作、校企合作已经实现规范化、深入化、常态化。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员工960人(含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462人(博士14人,硕士239人,正高职称46人,副高职称131人)。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1人。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5人,上饶市饶城英才7人,校级学科带头人21人,检验和英语两个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近几年,学校先后获得“全省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全省高校平安校园示范学校”“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在全国职业院校影像技术技能大赛、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和检验技能大赛中均获得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临床医学技能大赛和全国高等院校医疗美容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团体二等奖、全国医学生解剖学绘图大赛获特等奖和一等奖、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获一等奖、全省高校辅导员技能竞赛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入选全国200强等优异成绩。
在近七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已为社会培养了7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当中一大批经继续深造已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更多的毕业生已成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业务骨干及基层卫生单位领导。曾担任国家卫生部部长、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竺教授;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的领军者、法国医学科学院和技术科学院“两院”外籍院士韩忠朝教授更是我校众多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近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学校党政带领全体教职员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坚持依法治校,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建成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的发展目标,谱写学校新的历史篇章!
咨询热线:0793-7089428

浏览量:2765
学校地址: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志敏大道399号
了解更多
-
公办院校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享有“月亮之都”、“亚洲锂都”之称的中国宜居城市——宜春市。宜春交通便利,拥有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的“铁公机”式立体交通,6条铁路、11条高速公路、1个机场(明月山机场)途经宜春,区位优越。宜春底蕴深厚,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人其事均典出宜春;唐代韩愈写下了“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的诗句赞美宜春。宜春文风浓厚,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曾在袁州创办昌黎书院,江西第一个状元卢肇、第二个状元易重都是宜春人,鼎盛时期宜春有“江西进士半袁州”的美誉。宜春环境优美,先后获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是赣西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学校的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创办于1906年的高安师范传习所,办学110多年来先后为社会各界培养了6万余名毕业生。1946年更名为江西省立高安师范学校,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被誉为“赣中师苑一杆旗”。2005年并入宜春学院,进入普通高等学校行列,独立培养大专生。2014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江西省第一所、全国较早设立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位于宜春市中心城区,出行便利,距宜春火车站约20分钟车程,距袁州高速路口不到5分钟车程,距明月山机场约3分钟车程,市内1路、28路、29路、37路公交车途经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19亩,建筑面积40.4万平方米,硬件设施一流,建有6栋教学楼、6栋学生宿舍、4栋实训楼、2个标准运动场和图书馆、体育馆、美术教育中心、音乐教育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培训中心等,是一所特色鲜明的花园景区式校园。宿舍内生活设施齐全,配有独立卫生间、空调、热水、洗衣机、吹风机、直饮水等。
学校设有学前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舞蹈学院、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9个学院,开设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中文、社会体育、商务英语、大数据技术等近30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大专生10000余人。师资雄厚,专兼职教师60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100余人,博士(含在读)20余人。学风浓厚,近三年,1500余名毕业生成功考取专升本,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竞赛比赛中获奖300余项;2023年,学校5个师范专业被江西省教育厅授权为教师资格证免试认定试点专业,是省内获授权专业数最多的师范专科学校。
在2022年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学前创客设计技能竞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三个单项和总分第一名
咨询热线:0795-3913066

浏览量:2740
学校地址: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锦绣大道1699号
了解更多
-
公办院校
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17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整合原上饶师范学校和万年师范学校资源而设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校。学校规划面积810亩,一期建设已完成,占地面积454.31亩,建筑面积21.26万平方米。附属幼儿园占地面积25亩,建筑面积9300余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418人,专任教师360人,其中217人具有硕士学位,具副高以上职称教师94人,双师型教师210人。在籍学生10874余人,2022年面向全国招录新生3481名,录取定向生734人,本科生400人(联合办学)。现有乡村教育振兴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学院、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基础教育部;初步形成了以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为主干的专业体系;围绕“两个面向”设置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早期教育、美术教育、舞蹈表演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13个专业(含五年制专业)。学制有三年制(高中起点,面向全国招生)和五年制(初中起点,主要实施江西省定向培养农村小学老师计划)。
学校是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院校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专业委员会的成员单位,专委会委员2名;学前教育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确定为全省高职高专50个优势专业之一;学校已成为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院校、考核站点、江西省1+X证书联盟牵头院校;近年来,学前教育和英语教育两支学生团队参加全国技能竞赛获团体、个人二等奖;2项教学科研成果获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在第十二届“挑战杯”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五项铜奖;连续三年获得全省高校大合唱比赛高职高专组二等奖;全省定向越野比赛中,学生团体总分第二;学校连年获得上饶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称号;教师团队参加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高职组)荣获一等奖,全国比赛荣获二等奖;成立了全国首个乡村教育振兴博士工作站,成立了上饶市护蕾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两个案例分别入选江西省 2022 年度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和江西省2022年度可复制、可推广优秀实习管理案例。
学校加强信息化建设,完成了数字化校园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和现有各业务系统的数据对接,云教学平台、网络运维中心和三维智慧校园投入使用,智慧校园一期建设基本完成。现有20间语音测试室、14间学前教育实训室、9间微格教室、4间语音教室、1间录播室、1间智慧教室,每间教室配备了教学多媒体设备,校外各专业实习基地96个,其中学前教育专业55个。
学校贯彻依法治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想,树立质量、科研和品牌意识,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围绕以教学、学生发展和服务社会为中心,明确抓教学、促质量,抓科研、促提升,抓服务、促发展的思路。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打造一所“特色鲜明、质量一流、管理高效、环境优美”的高水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制定上饶市区域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新标准,拥有区域性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的话语权,助力上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基础教育发展;培养合格的乡村幼儿园和小学教师;为上饶市各县市区培养高质量的定向生,助力区域乡村教育振兴。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教育厅的全力指导下,学校依托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大环境、大背景,正抢抓职业教育发展大好历史机遇,顺时乘势,主动作为,为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咨询热线:0793-8225382

浏览量:2509
学校地址:上饶市信州区志敏东大道397号
了解更多
-
公办院校
抚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抚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培养大专层次幼儿园和小学师资,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师范类专科学校。前身为江西省崇仁师范学校、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占地面积约625亩,自1977 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德树人、全面发展” 的育人思想,形成了“厚德、笃行、务实、创新”的优良校风,为社会培养输送了近 30000 名毕业生,培训中小学校长、中小学各科骨干教师近5200 人。
学校开设学前教育( 二年制、三年制和五年制)、小学教育( 三年制和五年制)、小学语文教育、小学英语教育、小学数学教育、艺术教育、小学科学教育、现代教育技术、音乐教育、体育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等11个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学校招收高中毕业起点三年制大专和初中毕业起点五年一贯制大专定向师范生,在校学生9000 余人。现有专任教师328 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86 名、博士2 名、教授3 名、副教授51 名。学校现拥有纸质文献 51万册,电子图书110 余万册。建有实验实训室 48 个、附属小学 1 所和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52 个。
学陶师陶是学校办学的一大特色。1987年,学校成立了陶行知思想研究会,是中国陶研会会员单位,江西省陶研会理事单位。校园里建起了“行知园”,设立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班”,师生在形成“科学的头脑”, 炼就“农夫的身手”,培养“艺术的兴味”上下功夫,开展生活教育实验, 取得喜人成绩。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从严治教、从严治校的原则,校风严谨,管理严格,以培养学生师德为本、以提升学生师能为重,注重实践环节教学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实践行知思想、推行素质教育先进集体”、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校园、全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学校安全保卫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团委等荣誉称号。
咨询热线:0794-8737766

浏览量:2521
学校地址:抚州市王安石大道99号
了解更多
-
公办院校
九江职业大学
九江职业大学是1985年经教育部批准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九江中学堂。学校先后与九江师范学校、九江农业学校、江西庐山旅游中等专业学校、九江技工学校合并,现已成为招收专升本统招本科、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和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是江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西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
学校占地1016亩,建筑面积41.85万平方米,设有14个二级院(部),开设51个专业及专业方向,面向全国27个省(区)统一计划招生。目前学校两个校区办学(濂溪校区和鹤问湖校区),现有教职工1200余人,在校生2.1万余人。学校招生就业良性循环,高招录取分数线连续多年排名全省同类院校前三,毕业生最终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留赣人数及比例处于全省前列。学校荣获全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留赣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十所),连续十一年获得省高校就业先进单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合格应用型人才。
学校现建有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国家职业鉴定站1个、省级示范重点建设专业、省级优势特色专业、江西省高水平专业1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门。省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1个、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高职实训中心1个、职业资质培训考试点3个。已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室15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0个。
学校荣获国家级“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级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立项建设专业院校、全国双新人才计划培训基地、全国志愿助残服务示范基地、全国模范教工之家、全国为侨公共服务示范单位、九三学社全国传统教育基地、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江西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荣誉。
在省委省政府、九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为引领,以省“双高”项目建设为抓手,坚持“学生第一、教师第一”的办学理念,面向市场、面向师生、面向实践办学,坚持走文化引领、内涵建设、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等国家、省市重大战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全力创建全国一流高职名校,努力达到职教本科办学水平。
咨询热线:0792-8379969

浏览量:2729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大道88号(濂溪校区) 江西省九江市九瑞大道91号(鹤问湖校区)
了解更多
-
公办院校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位于人文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的江西省九江市。学校创办于1960年,前身为九江船舶工业学校,先后隶属第一、第三、第六机械工业部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4年成为全国首批10所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试点学校,1999年由原国防科工委划转至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并升格更名为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德行大道、技承天工”校训精神,弘扬船舶军工办学优良传统,坚持植根船舶、立足江西、面向世界,强化党建引领,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增强适应性和贡献力,走出了一条服务中国船舶工业和江西经济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2003年通过全国首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全国26所);2004年被财政部确定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院校”;2007年成为全国15个重点建设的“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年被财政部确定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院校”;2010年建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100所),同年被评为“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2014年成为江西省首批联合培养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试点院校;2018年成为江西省重点支持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200所),同年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全国56所)。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等;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连续十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江西省文明单位”称号,获评“第一届江西省文明校园”,荣获江西省“七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建有十里、濂溪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建筑面积57万余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条件优越,十里校区布局规整谨严、磅礴大气;濂溪校区建筑依山就势、古朴典雅。设有8个二级学院、4个教学部,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万余人。建有1个工业工程中心、1个生产型工程训练中心、1个产教融合发展基地和343个专业实验实训室,其中,有5个国家示范专业实训基地、3个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5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15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实训基地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3亿元,图书189万余册,总资产逾15亿元。
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被江西省委确定为“职业院校领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先行先试单位”。现有专任教师836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2个,全国职业院校校长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个,省级大师工作室6个,“双师型”名师工作室4个;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青年井冈学者、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教学名师、省首席技师143人次,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高水平“双师”队伍。
学校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断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以船舶工程、物联网应用、智能制造为主要特色,大数据技术、汽车检测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10大专业群,现有招生专业55个,其中,有2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5个国家示范专业、7个国家骨干专业、2个教育部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全国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8个国防军工特有专业,5个全国机械行业特色、创新专业,9个本科试点专业和一批省特色优势专业、示范专业。主持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6项;获评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牵头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职教集团2个、产业学院4个,实施3个国家级、7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以及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等370余家单位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近三年,学生在国际、国家级、省级大赛获奖1600余项,其中国际、国家级一类赛特等奖一等奖108项,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稳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涌现了一大批“中船重工首席技能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科技人才和创业典型。
学校大力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坚持政、行、园、企、校多方联动,构建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一体化的“产学研用创”体系,打造产教融合、校企研发、科技协同“三类”创新平台,建立健全“多元投入”“利益共享”的校企合作机制,打造深度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建有国家数控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内河船员教育和培训基地等一批国家级培训基地。近三年,服务区域企业近130家,完成技术服务项目近200项,技术服务与培训到款额近5600万元,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近3亿元。校政共建“九江市新时代产业工人学院”等培训平台,近三年开展非学历培训17.6万人次,面向退捕渔民、内河船员、企业职工等年均开展社会培训与鉴定4万人次以上。获评“省级船舶工业人才培养基地”“省级航空产业产教融合育人示范基地”“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省级大学科技园”等。社区教育连续6年荣获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做法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深度报道。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办学,策应“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与加、德、澳、韩、俄、泰等10个国家及地区的40所院校机构建立了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友好合作关系,入选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首批成员单位、金砖国家职业教育联盟中方发起单位、教育部“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百千万交流计划”项目院校、“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获评“世界职业院校与技术大学联盟(WFCP)卓越奖”“中泰合作示范校”“中泰职业教育合作突出贡献奖”“‘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中德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合作示范项目”等国际化奖项18项,典型经验在世界职教大会、全省教育外事工作会等国际国内会议交流。
迈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加快“登高”“升级”步伐,高质量建成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高标准创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力争在全省立标杆、作示范,在全国勇争先、走前列,奋力朝着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阔步前进!
咨询热线:(0792)8262600 8177701 8177702

浏览量:2716
学校地址: 九江市十里大道1188号(十里校区) 九江市濂溪区前进东路881号(濂溪校区)
了解更多
-
公办院校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江西省首批独立设置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创办于1954年,先后经历了调整、升格、合并、更名等发展阶段,至今已有近70年的办学历史,在江西省乃至全国高职教育整体布局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学校坐落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南昌,现有二个校区和一个基地(瑶湖校区、青山湖校区、共青城产教融合基地)。各校区生活服务与运动设施配套齐全,尤其是瑶湖校区位于南昌市昌东高校园区内,毗邻风景秀丽的艾溪湖和瑶湖,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是莘莘学子学习与生活的理想场所。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共计872418.89平方米;其中校舍总建筑面积为370448.38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220668.78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61775.26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2064.53万元。学校在基础建筑与设施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求的同时,以图书馆、电子媒体和实习实训基地为基础,着力完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学校现有馆藏图书80.61万册,电子图书35300册,阅览室座位1836个,计算机2894台,校内外实训与实践基地163个,良好的教学及实习条件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学校下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轻纺服装学院5个二级学院,共50个专业(方向)在校生规模15000余人。其中,计算机类、艺术设计类、自动化类专业在校生规模较大,基本形成以轻纺服装和机电为特色、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与经济管理学院为主体,重点突出,整体优化的专业结构布局,充分体现学院历史沿革和发展潜力。
学校师资力量强大,队伍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截至2021年8月底,学院共拥有教师总数739人,其中专任教师484人,双师素质教师293人,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2人。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45人,副高级职称93人,中级职称171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47.93%,高出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等学院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评估标准15.00%,为保障教学质量提供了优良的师资条件。
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得到了人民网、新华社、光明网、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平台、江西教育网、江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先后被各级政府部门授予“江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南昌市精神文明单位”等30多项省、市、厅级荣誉称号。学院持续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各类专业技能型人才,先后涌现出江西卫视都市频道主持人亚芝、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吴勇波等众多优秀毕业生,许多在校学生在省内外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充分展现出我校学子的职业技能风采,彰显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
站在新起点,面向新未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高质量就业为导向;遵循“秉承传统、立足行业、内涵发展、彰显特色”的办学理念,践行“经纬有序、德技双馨”的校训,致力培养适应各行业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力争使学校成为“轻纺人才的摇篮、职业培训的中心、技术服务的基地”,为加快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咨询热线:0791-88691909

浏览量:2606
学校地址:南昌市青山湖大道1988号(青山湖校区) 南昌市昌东高校园区天祥大道388号(瑶湖校区)
了解更多
-
公办院校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为江西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江西省唯一的公办全日制电力类高职院校,是世界企业500强排名前三的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所属12所高职院校之一。学院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部属全国重点中专学校江西省电力学校和国家先进成人大专院校江西电力职工大学。2002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合并成立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院校;2010年7月,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西电力技师学院实行资源整合,成立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2017年6月,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校在这里设立南昌分校。自此,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西电力技师学院、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中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党校南昌分校、中共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党校实行五位一体、合署办公的管理模式。现下设马克思主义学院、电力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学院、供用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5个二级学院。
建校60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坚定不移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并举”的特色发展道路,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为电力行业和社会输送了大批管理和高技能人才,被誉为“电力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2019年,学院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2020年,学院扩招做法入选教育部典型经验库。学院连续五次蝉联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荣获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学校荣誉称。2020年8月23日,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来校调研考察,肯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先进做法。2020年8月23日,原省委书记易炼红、原省委常委施小琳、原副省长孙菊生来校调研考察,表扬学院为江西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2021年学院以优秀成绩通过省级优势特色专业项目验收。2022年成功入选江西省第二轮“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2023年2月23日,人社部副部长俞家栋一行赴学院调研,大力肯定了新型企业学徒制、产教融合和员工培训工作成效。2023年3月20日,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来校调研考察,充分肯定学院教学理念。此外,学院先后被评为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西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集体。
学院目前有昌北和昌南两个校区,学生规模达在校生10521人(含社招生3618人)。学院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大楼、实训大楼、实验大楼、培训大楼等学习场所,拥有宽敞明亮、配置齐全的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学生活动中心等生活和活动场所。2023年,投资2亿元建设的新教培大楼将竣工,建成后能容纳可日均接待800人住宿、1000人集中培训。校园花木相映、环境优雅。图书馆纸质藏书和电子图书共160万余册,教学用计算机1687余台,智慧校园网络覆盖全院,教学手段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学院实训设施先进,建有集发电生产、变电运检、配电运检、电力营销等电力生产全过程的典型的“校中厂”实训基地,以及信息通信、安全教育、心理调适等配套场地共43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总价值2.29亿元,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其中,220kV实训变电站和全国首条500kV/220kV/110kV混合模拟教学输电线路实训场、10kV配电线路实训场、10kV成套实训设备在省内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中处于先进水平。目前学院与江西省内11家市供电公司、5家直属单位、97家县供电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电建集团等280余家省内外企业开展了多元化合作,形成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全省市县供电公司、主要发电企业均为学院校外实习基地,在部分供电公司设立校外教学培训点。
学院产教融合办学双师队伍力量雄厚。学院现有教职工队伍799人,专任教师634人,其中,专任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47%、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67.2%、“双师型”教师占比76.5%。学院现有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双千人才”1人、江西省能工巧匠2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国家电网公司领军人才3人、电力行业技术能手1人、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培训师2人、赣电工匠1人,总省级以上称号教师34名;拥有省级大师工作室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此外,学院还聘请了大量国家电网生产经验丰富的一线专家、电力工匠参与教学科研和培训工作,目前已建成一支由1700多名企业专家人才组成的兼职师资库。
学院坚持“强化优势、突出特色”的专业设置指导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趋势,逐步形成了以电力生产、电力应用为特色的专业体系。现已开设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输配电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发电运行技术、热工自动化技术、电厂化学与环保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风力发电工程技术、水电设备安装与管理、工业节能技术、物联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应用开发、大数据技术等22个专业。2018年,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被列为江西省“双高计划”优势特色建设专业;同时,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与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被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认定为骨干专业。2020年,学院与微软中国共建省内首家“微软创新学院”“微软技术实践中心”,高起点开展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学院同时具有电力行业42个特有工种及多个社会化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和等级评价的资格及能力。
适应社会发展,学院对标国家“双高”建设标准,深耕电力专业和技术技能两个特色品牌,贯彻“三全育人”理念,积极推进“三教”改革,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持续改进,教科研成果丰硕,学院师生在各类国赛、省赛中频频获大奖。学院毕业生的技术技能、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率一直保持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连续三年初次就业率达90%以上,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78%,位居同类院校第一。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中一直保持很高的就业比例。
面向未来,学院将继续践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根植电力、适应市场、服务社会,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秉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培协同、效率效益”的办学理念,发挥企业办学优势,突出行业特色,稳步发展电力类专业为主、其它专业逐步丰富的综合性、多学科职业教育。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努力培养电力行业及地方经济建设所需的高层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打造全国电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服务经济社会和电力行业发展的支撑高地,努力抢占部省共建职教高地的制高点,为建设电力行业“百年名校”“百年老店”奋勇前进。
咨询热线:0791-83899638

浏览量:2607
学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海棠南路268号
了解更多
-
公办院校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是2002年4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一所旅游商贸类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江西省商业学校(1964年创建)、江西省旅游学校(1987年成立)、江西省核工业技校(1964年成立)。
学校是江西省唯一一所以培养旅游商贸类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的高水平高职院校、江西省A档高水平高职学校计划建设单位、江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部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部省共建院校、全省首批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院校等。
学校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丁香路1号,校园占地面积1068亩,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120多万册、电子图书30多万册,各种数字资源6.5T。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生20000余人,教职员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0余人,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4人,师资力量雄厚。学校专任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教学基础,更具有突出的实践操作能力,“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8%。
学校围绕江西“2+6+N”战略主导产业,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旅游为特色、商贸为主体,工、艺、体等协调发展的教育模式,设有旅游、经济管理、会计金融、国际商务、机电与建筑工程、艺术传媒与计算机、体育等7个学院,开设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金融服务与管理、学前教育、商务英语、物联网应用技术、建筑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社会体育、健身指导与管理等50多个专业。学校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深化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已与英国南兰克郡学院、美国夏威夷大学卡比奥拉尼学院开展联合办学,开办了旅游管理(中英)、电子商务(中英)、国际经济贸易(中英)、旅游管理(中美)等4个专业。
学校注重优化品牌效应,聚力实施“提质量、强特色、优品牌”战略,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国家“双高”建设,打造了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1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36个,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6门,完成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以上课题100多项,获得江西省“能工巧匠”2人,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6项。
学校重视实践实训教学。建有旅游、物流、数控、金融、国际贸易、计算机网络、旅游汽车服务与会展实训、创新创业等8大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建成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专业技能实训中心和“江西风景独好”旅游文化展厅,177个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通过创新“3+3”双元育人模式,构建“四相四促”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有2万多平米的创新创业基地,在各类创新创业类比赛中荣获60余项国家级奖项。学校毕业生凭借良好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学校连续多年获评全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以“五个一流校园文化工程”为导向,建设竞技教风、竞技课堂、竞技文化、竞技校园,创办了艺术团、国旗护卫队、书法社、文学社、创业协会等40个社团组织,让学生的“第二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推动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形成了“旅商特质”的人才培养特色和校园文化氛围。近五年来,学生连续三届入围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营,荣获职业技能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4项、省级一等奖96项。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依法治校、文化铸校”的创新发展之路,按照“改革提速、特色发展、内涵建设、校企合作、实干兴校”的20字方针,以特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规范化、精细化、市场化”的办学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实践实训和职教集团优势,加快中职、高职、应用技术型本科的贯通融合,积极参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切实增强市场办学适应能力,强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扎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构建“理念先进、管理精细、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为旅游强省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努力写好新时代旅商职业教育奋进之笔。
咨询热线:0791-83771544

浏览量:1875
学校地址: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丁香路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了解更多
-
公办院校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英雄桥畔,是省教育厅直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省“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江西省机械工业学校,1984年与江西省机械技工学校合署办学,2000年南昌矿山机械研究所成建制并入学校,2002年升格举办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崇德尚能,知行致远”校训,以“作示范、勇争先”的昂扬斗志和“立标杆、勇突破”的实干担当,围绕国家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形势,大力实施“依法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亮校”战略,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加强内涵建设,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办学特色,现已成为江西省装备制造行业办学实力最强的职业院校之一。
学校现有下罗、赣江新区、青云谱、梅岭四个校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锂电科技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和基础课部、马克思主义学院2个教学部以及1个矿山机械研究所。开设专业49个,其中,专升本联合培养专业3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5个、省优势特色专业3个,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建设与区域重点产业高度契合的智能控制、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等6大专业群,支撑构建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学校现有校内外专兼职教师、行业导师860余人,专任教师中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人选、省教学名师、省技术能手、省赣鄱工匠等各类人才80余人。建有“王伟雄模具钳工大师工作室”“董理工业机器人技能大师工作室”“胡丹丹移动机器人技能大师工作室”“柳荣华数控车工大师工作室”等国家级、省市级大师工作室9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学校“智能制造技术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学校坚持“人人成才、人人出彩”理念,大力推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成立“知行学院”,开办“领航班”“匠心班”“工控班”等特色创新班,先行开展拔尖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试点。与华勤电子、江铃汽车等大中型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近五年,学校师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480余项,1500余人次,其中,国际奖项4项、国家级100余项、省级一等奖120余项,跻身2019年至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院校获奖总数百强。在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高职榜单中排名第24名,位列江西省第4名,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不断增强,2021年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100强优秀院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位列全省前列,企业用人满意度90%以上,连续多年获评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评估优秀单位。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探索“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办学模式,全力做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这篇大文章。联合47家企事业单位牵头组建江西省智能制造职业教育集团,助力打造智能制造职业教育特色品牌。联合人工智能领域领先企业——商汤科技,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广东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工信部“智能制造控制技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推动校企协同育人。与经开区管委会、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南昌市首个新能源领域特色产业学院——锂电科技学院,服务区域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马来西亚开展合作办学,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联合开展职业本科教育。与吉利汽车集团、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江西晶科光伏材料有限公司等400余家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师资培养、实习就业等领域开展合作,实现校企“双向赋能”,推动产教融合纵深发展。
学校是全国矿山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依托教育部智能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昌矿山机械研究所、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平台,主持修订国家“地下铲运机”行业标准1项(JB5500-2015),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项,学校教师荣获省级科学技术奖4项。为捷和电机(江西)有限公司、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实施“技改”;与常州科研试制中心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防爆清扫车”“防爆电动装载机”“防爆电动巡检车”“防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等产品实现批量生产,年均产生经济效益6000万元。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与九江市柴桑区共建赣北首家乡村振兴学院,采用教育帮扶、科技下乡、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乡村振兴实践。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双高”建设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力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和创新服务高地,建成国内知名、行业领先、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努力办出更高质量、更有贡献、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职业教育,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篇章而不懈奋斗。
咨询热线:0791-83805911

浏览量:1929
学校地址:中国-江西-南昌市昌北经济开发区枫林大道168号(下罗校区)/ 南昌市青云谱区迎宾北大道459号(青云谱校区)/ 南昌市新建区湾里七彩路509(梅岭校区)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