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办院校
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纳入国家统招计划的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闻名的瓷都--江西•景德镇,与被誉为“江南第一衙”的浮梁古县衙毗邻。学院设立有艺术创作室、雕塑室、陶艺室、陶瓷工艺试验室、专业计算机设计中心等先进教学设施。校内有篮球场、足球场、超市、浴室、医务室等,生活设备设施齐全。
学院主动适应景德镇及全国陶瓷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面向全国招生,已开设全日制大专层次特色专业13个,到2015年,学历教育专业将增至16个左右。学院正在进一步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力求做大特色专业,做强优势专业,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树品牌,育英才,争取为景德镇及全国陶瓷产业的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院以培养德智体美全国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提升。学院推出“校企联手,强强合作”的办学理念,联合景德镇鹏飞建陶有限责任公司、景德镇千都陶艺苑、景德镇特地陶瓷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工艺特色鲜明的陶瓷企业,共建学院实践与教学基地。学院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前到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双向选择,使学生不仅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有较强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业本领,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咨询热线:0798-2898999

浏览量:2645
学校地址:江西省景德镇市县衙路119号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了解更多
-
民办院校
江西科技学院
江西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具有颁发国家承认的统招本、专科学历资格,并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94年的江西省高级职业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普通高职院校,改名为蓝天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改名江西蓝天学院,2009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学院,2022年获批为江西省“十四五”新增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坐落在享有“英雄城”美誉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校园占地面积2000余亩,建筑面积90余万平米,有3.3万平方米的数字化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300余万册,电子图书1000余万册。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多人,教职员工近2千人。建有汽车技术中心等20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实验实训设备先进。学校环境优美,田径场、体育馆、剧场、音乐厅等学生活动场所齐备,无线网络校园全覆盖。
学校设有人工智能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外国语(国际教育)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医学院、教育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博雅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共14个二级学院和理学教学部。开设了统招本科专业53个,统招专科专业40个。着力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重点打造有实力、有影响、有特色的“三有”学科专业集群。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1项、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建有省级科研平台11个、市厅级科研平台8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
学校创办人于果先生是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十三届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建校29年来,学校始终秉承“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为振兴中华而办学”的宗旨,恪守“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校训,践行“乐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传承“自信、自强、创业、创新”的江科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了近30万名应用型人才,办学实力和办学影响力不断增强。学校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肯定,连续十年位居中国民办高校排行榜前列,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十大品牌民办高校”“江西人民满意十大品牌大学”和“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迈步新时代,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朝着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目标坚定前行。
咨询热线:0791-8813 8888

浏览量:4382
学校地址:南昌市高新区紫阳大道115号江西科技学院
了解更多
-
公办院校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江西省水利厅。学院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江西水利电力学院),是江西唯一一所水利水电类高等职业院校。
硬件条件优越
学院地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英雄城——南昌。占地面积708亩,毗邻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省内名校。学院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充足、基础设施完善,总建筑面积12万余平方米,馆藏各类图书26万册,体育活动场4万平方米,建有室内体育馆、标准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14个球类运动场。建有1万余平方米的实训大楼1座,实习(训)场所及实验室73个,并在峡江、共青城等地建有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平台。
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作风过硬、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有特聘(客座)教授23人,建设大师工作室、建有江西省首批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江西省首批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现有教职工418人,研究生学历及以上199人,高级职称63人,“双师型”教师116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名、全国水利职业院校优秀德育工作者4名、全国水利职教名师3人、职教新星6人,多名江西省高技能人才、江西省技术能手、江西省首席技师、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学院教师先后在省级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等赛项中获奖30余项,为教学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专业特色鲜明
学院坚持“明德精技,融合致新”的办学思想,根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设有水利工程系、资源环境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机电工程系、公共教学部等7个系部,开设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测量技术、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26个高职专业。水文水资源专业为全国优质水利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动漫制作技术2个专业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工程监理等6个专业为江西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有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获批建筑信息模型(BIM)等17个国家“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资格,将专业教学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结合,夯实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办学成效显著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主动服务江西水利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行业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管理和高技能人才,被誉为江西“水利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被人社部评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获水利部“全国优质水利高等职业院校”,顺利通过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获江西省首批创建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多次获江西省直文明单位、南昌市文明校园、职业院校就业先进单位。学院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承担了庐山市横塘镇故里垅村驻村定点帮扶脱贫任务,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重视节水工作,被评为国家级“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省级“节水型高校”、省级“高校水效领跑者”。
学院将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聚焦职业教育、聚精服务水利,聚力质量提升,为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目标而不懈奋斗。
咨询热线:0791-83847879

浏览量:2479
学校地址: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山路99号
了解更多
-
公办院校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立的集工、农、商、医、艺术、师范教育为一体的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2014年9月正式招生办学。为站在高职教育的制高点,吉安市政府于2014年4月1日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深度合作办学协议,开创了高职院校“跨区合作、优资共享”“特区带老区、名校助普校”新模式。办学以来,学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先后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两项、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五一劳动奖状、全省五四红旗团委、全省文明校园、全省平安校园、全省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办学基础条件不断优化。学校按“山水校园、庐陵书院”规划定位建设,占地1098亩,建筑面积约40万㎡,投资总额近13亿元。学校现有在校生19000余人,内设13个二级学院,开设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园林技术、旅游管理等25个专业,下辖吉安师范学校、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吉安市高级技工学校、吉安文艺学校4所中职学校。建成校内外实验、实训中心512个,拥有实训教学设备价值达1.24亿元,图书资源总量近110万册。
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现有在编教职工11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143名,硕士以上466名,并聘请企业高管、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等兼职教师200余名,“双师型”教师700余名。拥有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1个,省级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青年岗位能手1个,省巾帼建功标兵1个,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1个。
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学校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学生获得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励9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02项。2017年,顺利通过江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督导评估。2018年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赛项团体一等奖。2020年,创业项目《晨醉诚品——致力成为世界木叶盏领航者》在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银奖和最佳人气奖。2021届毕业生留赣就业率在全省99所高校中排名第一。2022年,创业项目《浮生吉瓷—致力于成为全球高端陶瓷饰品业新势力》在第八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银奖。
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明显。
学校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学发展迅速。科研项目省部级以上立项200余项,发表论文2000余篇,拥有专利402项。开展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立项专业数7个;组织并完成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等12个“1+X”证书试点的申报工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2018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被确定为“江西省优势特色专业立项建设项目”,2021年顺利通过全省优势特色专业建设评估。2021年,学校与华东交通大学、井冈山大学开展本科生培养,现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旅游管理等本科在校生300余人。2022年,学校办学探索与实践案例《校企共建“混合所有制厂中校——木林森特色产业学院”》入选江西省2022年度教育改革创新十佳案例。近年来,中国教育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等国家级媒体就我校不断深化探索建设市域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特色办学模式竞相报道。
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学校重视社会服务,发挥品牌优势。每年开展送文艺下乡、送教育入社区、送服务进单位、送关怀进家庭等校外志愿服务活动达150场以上,受到人民网、江西教育、江西思政、江西教育电视台的广泛报道。积极发挥龙头作用,在对口支援永新县职业中专、泰和中等专业学校等5所公办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的基础上,继续助推帮扶11所中专院校,促使全市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打造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吉安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实践高地,进一步助推吉安“1+3+N”职教体系建设发展。2020年,成功承办江西省高职院校办学能力专题研修班和江西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现场会。学校是江西省“双师型”教师培训培养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培训中心吉安基地、江西省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机构、江西省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文化传承效果显著。
学校重视文化育人工作,始终将“三全育人”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2016年,成功举办第六届全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高端论坛。与兄弟院校联合创编的舞剧《井冈 井冈》获2018年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学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被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传承示范基地”和“全国职业院校传统技艺传承示范基地”。2019年,成功承办首届全国职业院校红色文化高端论坛,并被推选为全国职业院校红色文化研究与教育联盟理事长单位;与全国23家职业院校共同成立全国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合作联盟。学校“井冈红”校园文化建设被授予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单位。
昂首奋进新征程,接续奋斗再出发。乘着职业教育改革和提质培优的增值赋能的黄金期,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吉安、面向江西产业发展等重大战略,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学院,按照“创建双高 升格本科”两步走战略目标,到2023年,挤入江西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到2025年,挤入“全国知名”高职院校行列,力争建成职业本科院校。
咨询热线:(0796)8263123

浏览量:2260
学校地址:江西省吉安市中心城区吉安南大道133号
了解更多
-
民办院校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国标代码:14505,江西省报考代码:8684),由江西省教育厅直属管理,被列为江西省“十二五”重大民生工程。洪州学院由北京锦绣控股集团和广东理工学院联合创办,是我省唯一一所由企业和高校共建的高职院校,是全面推行订单式和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的新型高职院校。
洪州学院以文化教育为特色,以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为学科重点,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提出了“实训教学全程化,职业技能证书化,思政教学专题化,英语、计算机教学等级化,语文、数学教学应用化,体育教学专项化”的职业教育新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懂管理、会经营的高等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造“大国工匠”,培养“现代工程师”和“未来企业家”。
咨询热线:0795-6520123

浏览量:2578
学校地址:江西省丰城市龙津湖总部经济基地大学城
了解更多
-
民办院校
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
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国标码:14544。学院是江西省第一所以影视传媒类专业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学院前身是于1991年创办的江西丽人美容艺术学院,是江西省率先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特色民办高校。
学院位于环境优美的赣江之畔。学院总占地面积339.5亩,规划建设面积12万平方米。校内有南昌市最具人文活力的影视动漫传媒创意基地、创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创意交易平台、有南昌市最大单体的影视动漫传媒创意人才培养中心和创意创业孵化中心。学院下设数字传媒学院、影视动画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表演艺术学院、创业学院、艺术中专、培训学院等七个教学单位。校园内有数字传媒、影视动画、影视表演、艺术设计、电子商务等五大实训基地和25个实验实训室;校外有中华卫视、江西电视台、江西教育电视台、南昌电视台、腾讯科技、深圳数虎数码、厦门大拇哥等数百个校外实训基地。
咨询热线:0791-85866356

浏览量:2661
学校地址:南昌市 蒋巷大道266号
了解更多
-
公办院校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位于江西南部、京九线上享有“南国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生态家园、稀土王国、世界钨都、脐橙之乡”等美誉的赣州市,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校园里奇石秀湖,风景如画,是赣州市最美校园之一,有“千樟之校”、“ 万桂之园”、“天使摇篮”的美称。
1931年11月,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军医学校在瑞金诞生。1933年,改名为红军卫生学校,这给赣南红土地上留下了医学教育的红色基因。1949年8月赣州解放后,旧“江西省立赣县高级医师职业学校”, 改立为“江西赣州护士助产学校”。1953年,成立“江西省赣州地区卫生学校”。1958年在卫校的基础上创办了“赣南医学专科学校”。1968年底,“赣南医专”因文化大革命被迫撤销。1974年6月,国务院科教组批准恢复“赣南医学专科学校”,不设中专部。为培养中级卫生技术人才,1975年6月3日,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正式批准恢复成立“赣州地区卫生学校”,在各县分散办学。赣州撤地设市,1999年更名为“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数十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向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输送了5万余名合格的实用型卫技人才,被誉为红土地上“白衣天使的摇篮”,为赣南老区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于2016年3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并于同年4月经教育部备案。根据省编委批复,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与赣州卫生学校合署办公,实行“两个机构、一套人马”。
学院现占地面积800余亩,建筑总面积20万㎡,其中教学楼4万㎡、实验楼3.6万㎡、图书馆1.4万㎡、学生食堂1.1万㎡、学生宿舍5万㎡及其它附属设施。图书馆藏书20万册,建有先进的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及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运动场。现有校外实训基地160余家。
学院现有教职工4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学历79人,高级以上职称65人,“双师型”教师88人,全国职业教育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1人,省、市级“五一劳动奖章”5人,赣州市特殊津贴专家和教育专家8人,13名教师在国家、省、市各类学术团体和协会担任重要职务。近两年来,学院教师主持科研课题5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国家级课题4项,获取国家专利2项;在各级各类杂志公开发表论文177篇,其中SCI和EI各收录1篇;主编公开出版教材10本,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技能竞赛获奖170人次。
学院现开设护理、助产、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技术等5个高职专业,分别招收高中层次毕业生举办3年制高职教育和招收初中毕业生举办5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并与南昌大学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等联合办学,举办了本、专科成人高等教育及自学考试助考,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继续教育部联合举办了网络远程学历教育。
面向未来,学院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校企(院)合作机制,探索卫生健康职业教育特色的发展模式,引领卫生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为富饶和谐秀美江西建设和赣南苏区振兴、为我省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和医药卫生健康行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br/> "
咨询热线:0797-8361928

浏览量:2741
学校地址:赣州蓉江新区
了解更多
-
公办院校
萍乡卫生职业学院
萍乡卫生职业学院是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坐落于素有“赣西明珠”“湘赣通衢”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萍乡市,萍乡自古崇文重教,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赣西文化堡垒”的美誉。萍乡人文自然资源丰富,中国近代工业、工人运动发祥地——安源,著称于世;云中草原、户外天堂风景区——武功山,名扬天下。学院位于萍乡市武功山中大道333号,距长沙黄花机场仅120公里,距高铁站和高速路口均不到10分钟车程,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学院按照“特色校园、山水校园、智慧校园、百年校园”概念规划建设,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湖光山色,楼台亭榭,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学院是江西省一所采用“海绵城市”理念和技术建设的高等院校,被誉为“七彩校园”。学院占地面积800亩,建筑面积17.45万平方,建有高标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十多个球类运动场。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6000余万元,有国内的医学教育实验实训中心,其中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体检中心、VR/AR虚拟仿真实验室等实训场馆一应俱全,远程医学教学系统可与南昌大学二附院、萍乡市人民医院手术室进行实时视频连线教学。馆藏图书36.2万册,建有数字图书系统、电子阅览系统、期刊资源系统等各种数字应用资源。学院在数字化校园基础上,正全面建设以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校园无线WiFi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多媒体数字教学系统、智能安防监控系统为基础应用,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一体化环境的智慧校园。&lt;br/&gt;&lt;br/&gt;&amp;nbsp;学院现有教职工316人,专任教师235人,其中正高、副高职称6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6人,“双师型”教师91人。近年来,教师主持参与科研课题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410篇,参编出版专著与教材80余部。学院设立“名师工作室”,实施“以优带新”教师培养机制。学院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欧阳能太教授合作,建立肿瘤研究实验室,在美国《Tumor Boil》(影响因子2.84分)、《Physical&Occupational Therapy in Geriatrics》等杂志上发表论文数篇;与中山大学合作,围绕江西特色药用植物开展抗炎、抗肿瘤和抗临床耐药菌活性物质的筛选,以及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与孙逸仙纪念医院细胞分子诊断中心开展分子信息学、肿瘤和遗传疾病分子诊断等学术合作交流。
学院设置护理系、药学系、康复系、医技系、临床系、医学基础部、文化基础部以及实训中心等教学机构。开设护理、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五年。契合健康中国理念,结合产业特点,注重特色专业建设,设立护理专业英语、日语、ICU、高端养老、手术室护理方向特色班,设立药学、康复专业企业冠名、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定向培养班,着力打造适应健康养生、健康养老、医养结合卫生健康概念的专业技术人才。&lt;br/&gt;&lt;br/&gt;学院有广泛的国内、国际实习就业渠道,校外实习就业基地106个,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日医院、解放军第117医院、解放军第309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大学一附院、二附院、扬子江药业、江中药业、上海扶阳堂等医院、企业建立了实习就业合作关系,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发达教育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学生出国留学、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践行“厚德、精业、仁爱、笃行”的校训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肩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职责使命,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高素质医护人才,建设办学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示范性高等医学院校。
咨询热线:0799-6765666

浏览量:2577
学校地址: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中大道333号
了解更多
-
公办院校
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
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Jiangxi Wuyuan Tea Vocational College)座落于江西省婺源县思口路88号,是全国唯一一所公办的、以茶命名的特色高校。学院设茶艺与茶叶营销、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国际经济与贸易(茶叶贸易方向)、电子商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民宿管理方向)等6个专业。
学院以培育学生“匠人精神”为己任,注重职业技能教育,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学院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农业农村部教育司、江西省人民政府等表彰。良好的育才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吸引了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江西日报等众多媒体的深度报道和广泛关注。
学院注重学生职业技能教育,产学研硕果累累。师生共同研制的碧玉茶、碎香茶和玫瑰茶先后获得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和新加坡国际博览会银奖;“婺绿春”荣膺2005年上海国际博览会金奖和2006年江西省名茶金奖。2008年,学院系列“工艺茶”被列为江西省科研计划项目并通过省级鉴定;2012年,学院获“婺女红眉”和“婺女茗眉”等品牌专利。<br/><br/>学生实习渠道广阔,毕业生就业形式喜人。学院在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深圳等大中城市拥有稳定的实习就业网点,与相关知名企业达成了长期的学生实习就业协议,合格毕业生100%就业。学院鼓励在校生创新创业,支持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
学院还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内培外引,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业水平极高的师资队伍。学院有专任教师120余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30名、硕士学位教师37名;另外,还聘请了多位知名客座教授。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2013年,学院与江西农业大学合作办学,填补了江西省作为产茶大省没有本科涉茶专业的空白。并于同年与香港茶道总会合作,定期为香港和海外爱茶人士开设茶艺师、评茶师等培训班。学院在“穷理笃行”校训的激励下,以打造“茶产业人才基地,服务业精英摇篮”为目标,努力构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茶文化传承传播高职学院。
咨询热线:0793-7203706

浏览量:2495
学校地址:江西省婺源县源头新区思口路88号
了解更多
-
民办院校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
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是2012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成立的非营利性普通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位于全国闻名的“青年创业之城”“鄱阳湖畔的明珠、京九线上的名城”共青城市。秉承“励志、博学、厚德、创新”的校训,坚持“工科为主,航运为特”的办学特色,以航运类专业为特色,紧贴江西省水上运输、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聚焦航运,服务需求,协调发展”,坚持“用航运特色专业带动和促进相关专业的协调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国内航运等业界的高度认可。
学校是中央团校培训基地、第四届中国民办教育百强职业院校、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能力培训双百工程“示范培训机构”、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批“产教融合课程改革试点学校”、江西职业教育十佳示范学校、“中国社会组织评估5A级单位”“2020年度全省民办高校年度检查优秀学校”“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测评为A等次学校”“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江西省平安校园”“江西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赣江新区“新区级众创空间”“江西省创业孵化基地”、江西省首家华为1+X书证融通试点基地、中软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2022-2023年度九江市重点实验室和九江市众创空间。
学校在长江海事局辖区考证通过率第一、全国第三,连续两届长江海事局辖区技能大比武学校均获得团体第一和多项第一的好成绩;是江西唯一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批准具备“海船船员培训资质”的高等院校;2017年获长江海事局“A级”海船船员培训机构称号,是长江海事辖区九省二市唯一连续5年皆获评“五星级船员培训学校”;亦获评“船员最信赖的培训学校”“长江好船员团队”,是江西省特色且优质的船员教育与培训基地。时任江西省副省长孙菊生赞誉学校:“围绕海洋强国、海运强国的目标,不断强化和聚焦办学特色,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和办学成效。”长江海事局称赞学校“近年航运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为长江片区航运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共青城市政府连续2年授予学校“支持地方发展贡献奖”。
学校现有省级教学创新团队、智能制造大师工作室、校企合作“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等省级教学团队,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省百千万工程人才、省青年岗位能手、省教学名师、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九江市会计领军人物等41人。学校参与开发机电设备维修工、工业设计工艺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项,《铸造机械 再制造 通用技术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3项。荣获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各1项、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图学与机械课程示范教学与创新教学法观摩赛二等奖、第十二期应用型课堂建设说课展示活动二等奖、省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3项、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展示活动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省高校VR课件设计与制作大赛三等奖、全国民办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第六届全国高校心理情景剧优秀剧目、省高校劳动教育典型案例评选活动二等奖、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江西省高校(高职组)“最美思政课”。学校积极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于2022年通过省级验收。
2023年3月2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发布《2022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学校在2018-2022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名第139位,在2018-2022全国一般高职院校大学生竞赛排名第43位,在2018-2022全国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竞赛排名第5位,在2022年全国高校大学生竞赛排名第29位。
学校现有甘露和高新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336亩,校舍建筑面积36.2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及行政用房面积24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9.4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144910.43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14422.42万元。图书馆现馆藏纸质图书85.23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在校大学生10000余人。
学校现设有航海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教育学院、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公教部等二级教学院部。学校坚持“工学为主,航运为特”的办学特色,充分发挥轮机工程技术、现代物流管理(港口物流)2个高水平专业群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建设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2个骨干专业群,发挥专业群集聚效应,推进资源共建共享,实现所有专业群的整体提升。
学校坚持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联合企业设立了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智能制造研究中心等7个研究平台;打造了集“教学实训、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特色鲜明的实训场所,建有校内实训中心和实训室192个,有与省内外企业共建共享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69个。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全校教师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36项;发表学术论文419篇,其中核心刊物论文77篇;出版论著38部,获批专利和软著共计330项;为企业和政府发展提供各类咨询报告36篇,获省级优秀社科奖2项。201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全国高职院校评估。2022年8月,学校线上参展由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首届世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充分展示了学校职业教育产、学、研、用、创成果。学校十分重视国际化办学,与泰国博仁大学、马来西亚林肯大学、俄罗斯萨马拉国立技术大学等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2022年9月,成功举办了2022年船舶、海洋工程与航海技术国际学术会议,促进了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的交流共享。
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学校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及教育教学模式,以“共青精神”育人,遵循职教规律,坚持“国家放心,行业满意、企业好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思想好、技术硬、身体棒、上岗快”的人才培养标准,坚持服务国家航运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坚持“校政行企”协同育人,依托长江海事局和九江市政府,通过“书证融通、教考分离”“学用结合、赛训一体”“教培合一、工学衔接”,为社会和航运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急需、企业急用、行业好评”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新的发展阶段,顺应新的发展趋势,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为建设航运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不懈奋斗。
咨询热线:0792-4372788 0792-4372296

浏览量:2651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市共青大道1号和共青城市科技一大道以东、高新八路以北
了解更多